中國乒乓球隊的訓練館張貼著許多標語,有“為國而戰、勇于擔當、上下同欲、決勝巴黎”,也有“精心打造塑個性、超長專注重創新、敢打惡仗戰逆境、厲兵秣馬奪奧運”,它們時刻提醒著國乒全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也就是這里,見證著陳夢和隊友們備戰巴黎奧運會每一天的開始和結束。
這是陳夢的第二屆奧運會。
上一屆東京奧運周期,她意氣風發,曾連續32個月排名世界第一,國際乒聯總決賽斬獲女單四連冠,最終在奧運賽場實現女單、女團雙冠加冕。這一屆,作為經驗豐富的奧運老將,她更深刻地體會到肩負的使命:“我作為國乒一員,就是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繼續捍衛國球的榮耀。”
乒乓球,作為中國的“國球”,不僅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更以其幾十年如一日的卓越表現,雄踞世界之巔,成為中國體育的一張特殊名片。自1988年漢城奧運會乒乓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以來,中國乒乓球隊在9屆奧運會中斬獲37枚金牌中的32枚,奪金率高達86.5%。
“大部分國人,包括全世界,對于中國乒乓的感覺是:贏是正常的,輸是不正常的。”
看似理所當然的成績,是一代代乒乓球人持續努力,始終背著燈前行。但是,過去的榮耀僅代表歷史,人們對新卓越的期待也從未停歇。
在更高的競技舞臺上,陳夢已不再是那個因為贏球就能得到冰淇凌獎勵的5歲小女孩;“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但她所走過的擊球之路,也遠非童話中那般僅憑熱愛就能戰勝一切困難。在波濤洶涌的紅海,面對四面八方的競爭壓力,陳夢所面對的不僅是“要贏”的渴望,更是“不能輸”的責任。
圖片來源:陳夢微博
“東京奧運會后的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挺難的。比如我在全運會、世界錦標賽都有輸球。經歷幾次失利后,我心里就有一點發慌,開始質疑自己,(運動生涯)是不是已經到頭了。”對于運動員而言,成績的波動是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都會經歷高潮和低谷,這是他們成長和進步的必經之路。而同時,國乒如今的地位也并非一騎絕塵、固若金湯。
在東京奧運會上,“昕雯”組合的意外失利,不僅讓國乒失去了奧運會歷史上的首枚混雙金牌,也留下了未能包攬五金的遺憾。與此同時,世界乒壇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來自日韓、印度以及歐洲的頂尖選手們實力顯著提升,給國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然而,正是低谷后的崛起最為難忘。振奮精神、披荊斬棘,是走出迷霧的唯一途徑。
釜山世乒賽女團決賽,陳夢在先輸一盤的情況下,決勝盤頂住壓力完成自我救贖,戰勝日本選手張本美和,幫助中國隊完成了世乒賽女團六連冠;沙特大滿貫賽,她從八分之一決賽開始,一路戰勝了中國隊最主要對手,日本隊的三名奧運會主力平野美宇、張本美和以及早田希娜。守住了自己的半區,與隊友孫穎莎會師決賽,順利拿下女單冠軍,捍衛中國女乒的榮耀,也為自己的巴黎之路增添了砝碼。
對于破局之道,陳夢有自己的心法:“一個是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再一個就是穩定自己的情緒。”她摒棄雜念,重新回到“打球”本身。“(恢復期期間)差不多除了睡覺以外,我全部的時間都花在球場上了。”陳夢說。
而這次與戰友們出征巴黎賽場,國乒上下只為了同一個目標——收復失地,力爭五金。他們的秘訣并不是單純的“守”,而是“拼”,放低姿態,用盡全力,搏出勝利。陳夢的目標也是助力中國女乒獲得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團體比賽的冠軍。“為了奧運,大家團結一致,聽從集體安排。為了國家的榮耀,拼一把!”
圖片來源:陳夢微博
在這種團結一心的氛圍和共同目標的激勵下,國乒隊員之間的友誼就顯得格外動人。“作為隊友,我覺得我們相互陪伴,作為對手,我們也是相互成就。能每天跟自己喜歡的一群人,做著熱愛的事業,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很幸福。”
當兵乒球旋轉,“王者之師”再度出征。凱旋門前、塞納河畔、蒙馬特山下,巴黎這片古老土地上充滿歷史和故事。而7月27日至8月10日,女單和女團賽場,陳夢將與隊友們披荊斬棘,揮拍當歌,全力以赴,讓新的捍衛榮耀的傳奇,刻入這座不朽之城的記憶之中。
本文為福布斯中文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wechat@forbeschina.com